对于热爱要死不活唱腔的摇滚迷来说,没有 Radiohead 的生命是不完整的。在扮演失踪人口整整五年后,原以为早已成仙、不交女朋友只养狗的迷幻老炮们突然就带着首新单《Burn the Witch》刷了我的朋友圈。
作为一名标准的土摇,第一次听说这支牛掰的英国传奇乐队是在一条标题近似于 “窦唯为 Radiohead 暖场” 的花边小报上。最可耻的是,就算看完了《Burn the Witch》的黏土画风 MV,我也没记住多少绕梁的音乐,反而是不可救药的满脑子《柳条人》(The Wicker Man)。
春去春又回,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迎来 “新音乐的春天”。
该来的总会来。
对于迷影青年来说,1973年有几件大事儿。其中包括但不限于:李小龙仙逝;乔治·罗伊·希尔(George Roy Hill)的《骗中骗》拿了奥斯卡;还有的就是罗宾·哈迪(Robin Hardy)导演、“史上战斗力最强演员” 克里斯托弗·李老爷子(Christopher Lee)参与演出的《柳条人》上映。这部灵感来源于戴维·皮纳(David Pinner) 的小说《Ritual》,其异教徒电影的经典地位与两年后同样震惊世界的《洛基恐怖秀》一样,完美诠释了用小众口碑逆袭主流市场的 Cult 精气神。
《柳条人》1973年版的电影海报。
在体面的英国人面前遭遇票房滑铁卢之后,《柳条人》凭借着美利坚另类青年的独到审美,让影片自身的能量开始不断地得以释放。专门搜罗奇幻片的《Cinefantastique》杂志赞美它是 “恐怖片中的《公民凯恩》”,1978年的 “土星奖” 也给《柳条人》扣上了 “最佳” 的皇冠。后知后觉的英国佬终于意识到自己人干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儿,在2004年《Total Film》把它排在了 “最伟大的英国电影” 的第六位算是良心发现,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,也把《柳条人》安排了出来。
《柳条人》刚登陆美利坚是,最早联系的人是 “B 级片之王” 罗杰·科曼(Roger Corman)。
情至深处自然翻拍,按耐不住的美国人在2006年伙同 “影帝烂片王” 尼古拉斯·凯奇(Nicolas Cage)重拍了《柳条人》。
真够折腾凯奇的。
狗万体育网二手翻拍很难超越原版是一个共识,然而像此版本这样彻底玩砸的例子倒也罕见。咱们还是回过头来说说 Radiohead 的《Burn the Witch》的 MV 吧。
《Burn the Witch》在短短的四分钟时间里,MV 极尽模仿电影的路数,开头明快啁啾的黏土小鸟就和刚刚踏上夏岛时主角豪伊警长(爱德华·伍德沃德 -Edward Woodward)的视野一样,清新美丽。然而,就在一片童真或祥和的画面之下,其实是数不尽的鲜血和怪异。
刚上岛的时候谁都看不出这是恐怖片。
MV 里逐渐出现的血油漆、滴血的食物、绞刑架、火祭,和《柳条人》片中的暗黑推进节奏相当一致。
《柳条人》的主角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,在登上一个奇怪的小岛调查失踪女孩的时候,发现岛上的居民全部是异教徒。夜幕下的野合、学校里的阴茎课程、用活吞蟾蜍治疗喉咙痛、飘扬着太阳神的旗帜、随处可见的性挂件,完全超出了豪伊所能容忍的道德底线。片中甚至还用雌雄同体的蜗牛来隐喻无性繁殖,镜头相当唯美。
乱来!
面对基督徒的遗体,豪伊用木片做了个简易十字架来与异教抗衡。
豪伊还有一个更加稀有的身份——处男。虽然相比较今天,1973年还是很保守。但是在夏岛这个以群交为己任,约炮算学分的地方,豪伊在这里的地位基本等同于把一个浪妓扔进修道院。在旅店时,房东的女儿一边哼着小黄曲一边裸身敲门的那一刻,欲火焚身的豪伊凭借着信仰加持,终于抵挡住了诱惑。可是,这也成了之后岛上居民要他命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处男危险!
已经不在人世的伟大恐怖片演员克里斯托弗·李,在片中扮演夏岛的岛主勋爵。从德古拉伯爵到傅满洲博士,李大爷塑造过太多的恐怖经典。彼时的李大爷,正因为《科学怪人的诅咒》(The Curse of Frankenstein)而名声大噪,他却希望尽快摆脱这个光环和影子。正是出于这个原因,克里斯托弗.李找到了《柳条人》的编剧安东尼·谢弗(Anthony Shaffer)。
年轻的李大爷。
编剧安东尼·谢弗是个真正意义上的文艺青年,他从一开始就决定让《柳条人》成为一部比其他恐怖片更有 “文化内涵” 的榜样。彼时的恐怖片市场,都在用成吨的血浆和横飞的内脏强奸观众的眼球,而谢弗的目的是 “用最少的血换到最大的恐惧”。把单纯地 “屠杀” 换成 “牺牲”,这个概念开始形成。
催眠之手。
焚烧柳条人这个灵感,来自凯撒曾描述过的部落火刑,谢弗称这是他听过有 “最惊人气势的仪式”;以及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《金枝》中 “五月节” 献祭仪式:焚烧动物或者年轻处女给太阳神,或者用其他宗教信仰的陌生人做祭品,这些镜头在影片中几乎被百分之百的还原了出来。
事实证明这些对细节的苛求没有白费力,出演过将近300部电影的克里斯托弗·李毫不避讳的称《柳条人》是他演过最好的片子。
优秀的演员接到好本子都是很开心的。
勋爵对豪伊坦露了真相:一切都是圈套,符合 “自由意志”、“法律权威”、“处子之身” 和 “傻X” 四个基本条件的 “异教徒” 豪伊才是真正的祭品。仪式的过程简直就像是一本异教教科书一样让人大开眼界:头戴动物面具的游行队伍、扭曲诡异的舞蹈、巨大的柳条人……恐怖和绝望的气氛终于开始集中被烘托出来。
嬉皮风的岛民。
MV 和电影如出一辙的审判。
面对岛民牵手合唱的异教歌曲,在绝望中彻底崩溃的豪伊,开始大声朗诵《旧约•诗篇》的第二十三篇圣章,烈焰映射中的这一幕完全燃炸了我,此刻我觉得唱诗的爱德华·伍德沃德比喊出 “Freedom!” 的梅尔·吉普森还酷百倍。
两路教义,正面对决。
焚烧柳条人的片段被 Bravo Media 评为 “史上最恐怖的100个电影镜头” 的第四十五位。
《Burn the Witch》对《柳条人》电影名场面的还原。
如果仅仅凭借固有印象,摇滚天团 Radiohead 似乎能在音乐上拔得头筹,然而绝大多数看完《柳条人》的观众第一反应都是去找片中的十三首原声。据说罗宾曾经想把《柳条人》直接拍成音乐剧,但是因为担心影片基调流于轻浮而放弃。
载歌载舞。
保罗·乔瓦尼(Paul Giovanni)操刀制作的配乐构成了全片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,登岛的飞机、花柱舞、酒吧的狂欢、跳过篝火的女孩等等,片中许多重要或隐喻的场景都伴随着神来之笔的歌谣。《Corn Riggs》,《Maypole》,包括那首最经典的《Willow's Song》,这些按说中规中矩的传统歌曲,在乔瓦尼的编排下显得邪气冲天。而早在 Radiohead 的《Burn the Witch》之前,Iron Maiden 就曾在专辑《Brave New World》中演唱过一首叫《The Wicker Man》的歌曲致敬。
性隐喻相当明显的歌谣。
经典需要时间去检验,这一点上《柳条人》已经走在了《Burn the Witch》的前面。
从一开始的追捕,到最后不自觉的变身为猎物,这是《柳条人》最险恶的用心。如果警长能够提前知道结局,那么他即便幸存也会被噩梦折磨一生——认为自己深处怪异世界,最终发现自己才是最怪异的那个人。
没有什么比自觉掌控全局,实则正浑然不觉的走向死亡更让人胆寒了。即便是在影片最后出现的太阳,也因为这种无路可逃的压抑感,让人觉得像是一团浸过鲜血的棉絮。《Burn the Witch》MV 的最后一幕是主角逃了出来,也许这是几个音乐老炮看片儿后的一点私心。
好下场。
欢迎访问:亚文化联盟。
MWC 2025|华为与赞比亚科技部联合发布智慧村庄全球样板点
[西班牙,巴塞罗那,2025年3月3日] MWC25巴塞罗那期间,在“网云协同,加速国家数字化”的政府行业论坛上,华为与赞比亚科技部联合发布赞比亚智慧村庄全球样板点,并邀请来自50个国家的200多位公共服务领域行业领袖、技术专家,共议数字技术驱动下的国家转型路径。该样板点的落地,不仅为非洲乡村数字...
“手机NFC碰一下钱就没了”?真相是……
9点不晚近日,公安机关公布10起涉民生等领域谣言案件其中,吴某课等人编造传播“手机NFC被隔空盗刷”谣言案赫然在列此前一段时间,一则声称“通过近距离接触的支付方式,导致手机里的钱被隔空盗刷”的网络视频引起了网友广泛热议。隔空盗刷,“手机碰一下钱就没了”,这是真的吗?公安网安部门查明,吴某课、高某、...